下一代对话:身份、关系与中美新动态中的机遇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世界中,将不同视角聚集在一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我们于11月22日举行的最新“下一代对话”活动,邀请来自新西兰、中国和美国的声音,共同探讨三国之间的身份、关系和机遇。

此次线上圆桌会议由新西兰中国关系促进委员会 (Te Kaunihera o Aotearoa me Haina) 和中美青年领袖委员会(CINGS)联合主办,为来自这些国家的新兴领导者提供了有意义的交流平台。讨论不仅揭示了这些国际关系的复杂性,还展现了在贸易、创新、文化交流以及民间联系等领域合作的可能性。

下一代对话平台简介

中美青年领袖委员会(CINGS) 是新西兰中国委员会最新的合作伙伴。CINGS 总部位于纽约市,为热衷于社会和环境影响的年轻领导者提供论坛。作为中国研究所的下一代成员,CINGS 致力于通过对话、网络和教育加强美中关系,并赋能未来的变革者。

核心主题回顾

会议主题广泛,讨论自然流畅。以下是本次激发深思的会议中的一些亮点:

中国经历能否成为力量和影响的来源?

许多华裔参与者分享了在多民族、多文化社会中重新定义身份的经历。回顾早期的经历,有些人描述了为了“融入”而与一种文化对齐,同时因脱离文化根源而感到内疚的挣扎;也有些人则勇敢地拥抱自己的背景,一位参与者幽默地回忆起自己刻意“打扮成一个刚从国外来的新移民”(FOB)的经历。

在塑造个人和职业互动的更广泛的地缘政治叙事中,许多参与者提到,他们所在国家对“中国”及“华人”的情感发生了显著的负面转变,这为双文化或多文化身份的人带来了更多挑战。

与此同时,新西兰和美国的参与者认识到在保留中国文化根源和适应西方社会规范之间的双重性。他们强调,跨文化叙事为日常生活和职业角色带来了力量和影响,促进了放大声音、激发公开对话和加深相互理解的机会。这表明在两国中“具备中国能力”的社区的重要性,包括华人族裔和侨民社区,以及致力于通过更深的理解和开放心态进行“桥梁建设”的个人和组织。

多元视角的价值

讨论的重要部分集中在理解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及其在全球的认知上。来自新西兰的参与者分享了他们的观察,强调了新西兰与中国之间的好奇心和重要的经济联系。与此同时,美国的参与者则反思了美中关系的复杂性,这种关系以紧张局势和关于竞争与合作的持续讨论为特点。

关于美中紧张局势及其对两国乃至更广泛地区和全球的影响,一些参与者指出,国际合作和联系不仅限于这两个大国。他们认为,二元化的视角既没有必要,也不能反映世界多层次的相互依赖关系。

尽管许多新西兰的媒体报道和公众讨论提出诸如“新西兰或太平洋岛国应该在美中之间选择哪一边?”的问题,但与会者普遍认为,“新西兰不应被迫选边,也不应选边。”从新西兰的角度出发,一些参与者敦促年轻领导者以更批判的思维审视媒体叙事。

一些美国参与者还赞扬了新西兰真诚和真实的文化。他们提到,这种文化使在美-中新三国市场的创意领域与新西兰合作伙伴的合作特别顺畅。

拥抱对话的力量

整个会议期间,参与者一致认为对话具有消除刻板印象和促进更深层理解的力量。他们认为,尽管政治和经济叙事经常占据主导地位,但人文元素——故事、文化交流和共同经历——在塑造认知和关系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圆桌会议为未来的合作树立了一个先例,强调了这些对话虽然只是一个起点,但它们有潜力引发重要的积极变化。

总结

此次与 CINGS 合作举办的“下一代对话”展示了文化交流的最佳成就:一个多元思想汇聚、打破障碍的空间。这证明了尽管地缘政治格局复杂,但我们的共同人性和相互尊重有能力让我们在共同目标中找到锚点。此次活动标志着更多旨在连接文化、促进友谊和建设合作未来的富有成果的讨论的开始。

我们感谢所有参与者为这场充满活力的讨论做出的贡献,并特别感谢共同主办方 CINGS,特别是 Ivy Yang 和 Andre Shen,为实现这次活动所付出的幕后工作,以及来自新西兰的发言人 Francesca Long 和代表 CINGS 的 Joyce Wang。我们期待与中国和其他地区志同道合的下一代团体继续对话,共同连接、合作和成长。